爱探索 - 邀您一起探秘中华上下五千年!
当前位置: 首页 > 军事秘闻 > 两战全败?!1933年林彪攻打国民党杂牌军(13)
本文来源:网络 发布时间:2016-09-09
人气:

4月10日,国民党进攻广昌的战斗开始,红一、红三、红五军团等各部,依托各个工事点,实施“短促突击”战术,多次打退国民党军的进攻。红军坚固的堡垒,给国民党军进攻造成了极大困难。例如,国民党军第四师汤恩伯部与第七十九师樊崧甫部进攻甘竹附近的“永久工事”,攻了很久,没有奏效,最后调来大量的炮兵,对碉堡集中长时间的轰击,将碉堡轰平,才占领了甘竹。广昌保卫战期间,国民党损失2626人,红军伤亡高达5000多人,约占参战总人数的五分之一。

从4月11日至27日,国民党军在争夺广昌的外围战斗中,共修筑了白水岩—吴家山碉堡群、延福嶂—白叶堡—平山、大罗山一线碉堡群、大罗山—如意亭—树德亭一线碉堡群,作为应对红军“短促突击”战术的支撑点。4月29日至5月3日,攻占广昌后,国民党军为防止红军反攻广昌,又修筑了伞盖头—巴掌形—新人坪一线、新人坪—仙人山—卖竹坪一线、卖竹坪—三官殿—河东一线碉堡群,在番炉寺以南马坊、中坊、郭峰山至老头树一带择其要点也修筑了碉堡。7月到9月,红军在广昌南部先后进行了大寨脑、高虎脑、万年亭、驿前、石城等地阻击战,没能抵住国民党军的南下。10月,红军被迫进行长征。随后,国民党占领中央苏区,并在各交通要点修筑碉堡,对尚留在苏区的红军和游击队进行“清剿”。

碉堡战略对老百姓的危害

国民党的堡垒政策给中央苏区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。

为了封锁苏区物资,破坏苏区经济,限制红军的作战灵活性,国民党军基本上都是在主要道路和交通线上筑碉,不择手段地断绝交通,限制商品流通,造成老百姓纷纷破产,衣食无着,生活困苦。

遍地筑碉需要大量材料。每座木碉需树木1000余根,竹碉需竹1000余斤,砖土碉材料则是拆解房屋的砖瓦,损耗更大,每种碉都需要木板或门板5—6块和瓦数百片。另外,每碉还需在外面放大量鹿砦。在筑碉初期时,国民党军每连每日只能筑2层的碉堡1座,后来随着筑碉经验的增加,发展到每日可筑3层碉堡2座到3座。为了就地取材,初期只能筑木型碉(取木最为方便),后来发展到筑竹子碉、土碉、砖碉、石碉。为了严密封锁,组成交叉火力网,基本上每隔1000米就筑碉一座。所以,在筑碉区域内,独立房屋拆光,森林和竹园都被砍成了荒坡秃山。

一部分国民党军还强征当地百姓做民夫,筑碉守碉,使得很多地方的百姓被迫流离失所,逃入深山。因此,老百姓对国民党的碉堡战略恨之入骨。据史料载,有一县“已筑成碉堡525座,其分布地区以县城附近山岗为最多。各区碉堡现经划为4个守护区,除各区内主要碉堡由团队守护外,其余均责成铲共义勇队守护。但民众守碉甚费督促,稍不强制即无人应赴”。在南城、南丰、黎川等地,凡没有国民党军驻守的碉堡,老百姓就不顾政府的禁令,将其毁坏。 红潮网摘编自:《党史文苑》2013年第9期,作者:傅长岭,原题:《中央苏区时期国民党的碉堡“围剿”战略》

搞笑图片

本站主要提供:ufo外星人奇闻异事搞笑图片历史考古军事娱乐养生等信息,希望大家喜欢。